2025年,特朗普端起关税大棒,全球排队签协议。韩国掏了3500亿,欧盟答应买7500亿,美国看谁都像提款机。
只有中国没动,谈判还在桌上。特朗普一圈敲下来,突然发现一个漏洞:只要不碰中国,那就没一个能顶住。
能打的都跪了,除了中国
2025年4月,美国白宫发布对等关税令。特朗普亲自签字,90天要换90份协议,锁死全球贸易格局。文件落笔当天,美国向二十多个国家递出正式照会。照会不含模糊措辞,写得直接:“8月1日起,若未达协议,所有输美商品征收20%至50%关税。”
7月7日,美国官方信件送达日本、韩国、印度、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政府办公楼。信件标题统一,“对等关税生效通知”。
信件内容写明,美国将于8月1日起实施关税调整,要求各国“在7月底之前完成协商”。接收国震动,外交部与贸易部连夜闭门会议,24小时内组成谈判代表团,准备赴美。
韩国反应迅速,7月中旬便同意对美提供3500亿美元投资。协议里还包括:采购10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;开放首都圈交通轨道项目;美方控制权不变。
韩国换来一份“减税”备忘录。文件写清楚,美国对其商品关税税率从25%下调至15%,但美国产品进入韩国仍然免税。
欧盟选择“压哨冲线”。7月27日,欧盟与美国达成协议。内容核心:欧盟承诺投资6000亿美元,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,商品被征收15%关税。协议前夕,法国总统贝鲁在社交媒体发文:“欧盟被逼签署一纸屈服协议。”
柬埔寨把19类美国产品关税从35%降至5%。越南准备全面免税,提前购买波音飞机以表诚意。面对高压手段,世界上主要美国盟友几乎无一例外选择让步。
加拿大直接被罚。7月31日,美国总统签署行政令,对其关税上调至35%。加拿大议会紧急召集各省省长,安大略省长福特发言:“不要再等美国人了,开始买加拿大制造。”
各国集体退让,关税数值清清楚楚,投资金额明明白白。唯一没有急着交卷的,是中国。7月24日,特朗普对媒体说:中美谈判“处于收尾阶段”,接近达成交易。时间节点正好卡在所有其他协议公布之后。
中方未表态,也未签字。面对极限关税通知,既未承诺购买额外产品,也未接受片面让步。白宫选择继续谈,中国维持冷静节奏。
到了8月1日,几乎所有国家都主动让步,只差中国没有动。
日本掏了5500亿,换来15%的“情绪稳定”
7月22日,日本首相石破茂接到电话,确认“重大贸易协议”已经完成。特朗普发文称,这可能是美国“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协议”。
协议写得详细: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,并“开放汽车、卡车、大米及农产品市场”。作为回应,美国对日本商品关税税率调整至15%,低于此前的25%。特朗普强调,美国将获得90%的利润,预计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。
5500亿美元怎么花?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解释,将用于制药、半导体、能源等项目,并用于与美国在阿拉斯加合建天然气管道。日本政府强调“不会牺牲农业”,但文件里已经明确,大米市场将对美开放。
对美开放农产品市场,引发日本农业界强烈反弹。《每日新闻》发社论:“农业又要被牺牲了吗?”福冈一位71岁稻农发言,“政府根本不想保住粮食自给率。”日本农协召开会议,担心国内粮价系统性波动。
汽车产业受冲击最直接。协议执行后,日本对美出口汽车关税由原本2.5%提高至15%。单一行业税负翻了六倍。日经225指数23日大涨超800点,资本市场松口气。但产业界态度不同。日本汽车产业界私下交流:“这只是短期情绪稳定。中期是苦日子。”
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也不高兴。他们发现,美日汽车关税下降的同时,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车仍维持25%关税。这直接打击了美国本土供应链,政策倾斜引发行业不满。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明确批评:“这是一项对美国工人不公平的协议。”
日本首相石破茂承认,这份协议与其政治生涯紧密挂钩。就在协议公布两天前,执政联盟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。外界一度传言石破准备辞职。协议签订后,他否认辞职计划,强调“将继续领导谈判”。
从5500亿投资,到15%关税,从农产品让步到汽车退市,日本的战略空间被严重压缩。政府失分、产业焦虑、民众不安,这份协议,写在表上的数据真实,留在背后的成本沉重。
特朗普越敲桌,中国越稳坐
欧盟、日韩、东南亚都签了,美国政府表态“满意”。记者追问中美贸易进展,特朗普用了四个词:“结束、谈判、交易、进行中。”美方媒体转播完原话,分析员立刻补充:中方至今未公布协议文本。
中方始终未在关税威胁下妥协。此前,美国曾试图通过对华产品加征25%至35%关税逼迫中国妥协,中方坚决反制。欧盟在7月23日还通过930亿欧元的对美报复清单,准备从8月7日起启动反制措施。
“关税战没有赢家。”7月28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态明确。任何单边主义行径,只会伤害多边贸易体系稳定。这个表态,并未附带任何承诺,也未附带任何数据。态度冷静、克制、持续。
美国国内并不乐观。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报告指出,“对等关税”将导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上涨1.7%至2.1%,2025年GDP增速下降0.6到1个百分点。BBC进一步分析:真正买单的是美国家庭和企业。
高盛给出衰退预测:未来12个月,美国经济衰退概率提升至35%。美国商会副总裁公开警告:“加征关税不会保护本土汽车产业,反而可能失去数万个就业岗位。”
从韩国让出3500亿、到欧盟投资6000亿、再到日本掏出5500亿,全球主要经济体都为保出口签下沉重协议。然而,关税政策反噬效应正在放大——消费力下滑、外资疑虑、市场波动。这不是博弈胜利,而是一轮回旋镖。
7月底,日本野村研究所发布评估报告,称新协议将在一年内使日本GDP下降0.55%。韩国现代研究院估算,该国制造业将在三季度进入收缩期。欧盟则预计八月内CPI同比上涨0.6个百分点。
而中国至今未宣布协议,也未接受强加条款。美方依然表示“继续谈判”。8月1日所有协议生效时,中国仍处在原地。这种“原地”,不是拖延,是战略耐心。
美方一次次敲桌叫价,中国坐在桌前没吭声。美国谈了一圈,最后发现:这个局,招惹谁都能逼签,招惹中国,反倒推不动。
参考资料:
美国加征关税 全球一片反对(国际视点).人民网-人民日报.2025-08-14
应对美关税大棒 欧盟通过总额930亿欧元的对美关税反制计划.手机光明网.2025-08-14
国际观察|关税博弈加剧 多国努力应对.新华网.2025-08-14
特朗普:美中贸易谈判处于收尾阶段.俄罗斯卫星通讯社.2025-08-14
美日达成"大规模"贸易协议,特朗普夸耀成绩,日本国内情绪复杂.新浪财经.2025-08-14
各国匆忙应对美国关税威胁.日本经济新闻(中文版).2025-08-14
特朗普称美日达成贸易协议.日经中文网.2025-08-14
美国"关税大棒"收割盟友?多国的经济承诺脱离市场现实.中国日报网.2025-08-14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