靠色情业能振兴小城镇吗?
东京大学专家认为,可以。
为了解决东京集中问题,日本已经不择手段,离开东京就给300万(日元),甚至专家建议,通过转移色情业,“促进国家旅游业的均衡发展,振兴小城镇的经济”。
正如30年前,当美国的刀架到脖子上时,日本也曾轰轰烈烈扩内需,搞基建,鼓励人们,振兴家乡。
但30年过去,年轻人为什么宁愿不要300万日元,也绝不离开东京返乡?
当我们的周边,出现越来越多返乡就业的声音时,你是否清楚如何判断,
你的家乡,到底要具备哪些特点,才值得回呢?
为了制作本期内容,我查找了大量日本官方的报告、论文和书籍,数据和事实全部可查,参考资料附在结尾,如果你也有要不要逃离北上广的考虑,苦恼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问题,甚至收到了家长劝返回家乡的信息,希望本文能对你的决策有一点点帮助。
1 大善人
美国,有多会心疼日本呢?
2025-08-04,日本公布了一份建设“生活大国”的5年计划,旨在日本成为经济超级大国后,打造一个国民感到富裕、幸福的国家。
然而没人能想到,幸福强国计划的颁布,却是十年经济噩梦和就业冰河的开始。
而这份为了日本人好的规划,处处都诡异地透着美国的影子。
扩大内需、不断强调“与国际社会共存”、10年投入430万亿日元的公共投资……这一切,都基于1990年日米构造协议,美国要求日本扩大内需的强大压力。
本着对“慈父”杀好大儿,从不手软的淳朴认知。这一年日本拉着警报,将扩大内需设为头等大事,还将自己和地球做了深层捆绑。
在美国的不断施压下,日本真的是把“扩大内需”,拔高到了与国际社会共存亡的高度上。
2025-08-04,当股市已经暴跌了60%,有效求人倍率从1.4以上降至1.05,日本推出当时史上最大的,10.7万亿经济计划。
此后几年,随着经济形势不断恶化,每年都有十万亿级别的刺激计划推出,且公共投资资金主要流向乡村,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运动,就此拉开帷幕。
配合生活大国计划所提出的,解决东京一极集中问题,地方开始推出各种政策,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,建设家乡。
到1993年,就业市场恶化达到新高度,有效求人倍率跌破0.7,而大学扩招的首批大学生,才刚刚开始流入就业市场。
他们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,明明曾经大学生毕业即被哄抢一空的场景还历历在目,但转眼间,企业就对大学生挑挑拣拣、百般嫌弃。
残酷的现实是,当扩招遇到大衰退,大城市里,最不缺的就是大学生。
站在毕业季的的交叉口,东京很热,就业市场很冷。
而当家乡恰逢其时地伸出欢迎之手,迷茫的应届生,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:
2 去,还是留?
房地产泡沫崩溃以后,民间建筑投资锐减,从90年到97年缩水了四分之一。
而以政府为主的土木投资迅速补上,政府建设投资从20万亿增加到35万亿,公共事业占比从23%快速增加到33%。
当时日本政府花在土木投资上的钱,是日本国防开支的5到6倍。
这就导致全国经济一片哀嚎的情况下,土木人反而迎来了第二春。
各地工程合同额和建筑业从业者都水涨船高,工程合同额增加到88年的2倍左右,建筑业就业增加到1.2倍。
全国来看,建筑业甚至多吸纳了100万人的就业。
一边是大都市的就业冰河,一边是乡村振兴的红红火火,很多人开始响应号召,建设家乡。
数据上来看,虽然没有互联网上漫天的百万回乡潮那么夸张,但这段期间,东京圈确实出现了数十年罕见的,人口净流出。
看来乡村是真的要振兴了!
地方信了,一批失业的年轻人也信了。
但是,这样的好日子,仅仅持续了三年,至于为什么,这个稍后会说,眼下我们先看看,振兴乡村的钱,都花在了哪?
花哪了呢?
43%花在了修路上!
公共投资大潮下,地方政客们开始为了政绩和选票而奋斗,为了分食大饼而角力,大量不必要的工程在这段期间启动。
对地方政客来说,一座大桥,一条隧道摆在那,比什么都更能让选民清楚自己的政绩。
抢来的公共工程合同再授予关系户,他们是地方选举时,主要的政治献金来源,当然,他们更不会考虑公共工程的必要性。
就这样,选票和政治献金两手抓,形成完美闭环,谁管他死后洪水滔天?
而这样的情况,在日本历史上曾反复上演:
1989年,日本就大手一挥,给各地广发1亿日的“家乡振兴费”,地方收到这笔横财,却根本不知道怎么花:
结果产海胆的地,建了有多达120根刺的、晚上甚至会亮的海胆纪念碑,
与纽约纬度相同的地,建了自由女神像。
如今的石破茂首相,当年还曾困惑不已,真诚向竹下首相请教:
这是不是浪费钱?
竹下首相的教诲令他终身难忘:
石破啊,不是那么回事,正是通过这1亿日,才让我们看到了地方的智慧嘛。
可问题是,1亿不会花,1万亿,就会了吗?
3 会了吗?
本来日本政府的如意算盘是,通过土木投资,撬动地方财政一起出钱搞经济:
- 一满足了美大人的扩大内需指示,
- 二能促进地域均衡发展,
- 三能带动经济复苏,
一举三得,谁看了不得说声妙啊。
然而,或许是经济繁荣后遗症太深,大量未经精打细算的项目匆忙上马,又建成即弃,带来的 动作用不是完全没有,但确实约等于零。
日本经济企划厅的数据显示,20世纪90年代公共支出的乘数(由此前的2.5急剧下降至)1,这意味着,公共投资完全成了一锤子买卖:
没有第二增长曲线,无法带动经济复苏。
92年到93年,公共投资增长了15% ,而GDP仅增长了1%。
产业基础投资本是为了吸引工厂,按理说基建有了,工厂就愿意来了吧,但建设了几年后,地方政府开始怀疑人生:
相关性不存在了!
任你怎么搞基建,很多产业还是跑到了东南亚和中国。
地方政府建的东西不是没用,而是又贵又没用, ,甚至能高达民间单价的2倍以上,政府的砖抗造是吧?
到最后,除了留下一堆大桥纪念碑,还给地方留下了一屁股债务。
本来在80年代,日本就已经意识到债务依赖的危险,开始了财政重建,但经大善人一番劝导,财政重建立即中断,转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借钱大基建。
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,公共投资越激进,埋下的隐患也更加严重。
头号受害者——夕张市,在这波浪潮中高喊着“弃煤转旅”的口号,又是建煤炭博物馆,又是世界动物馆,还在滑雪人数下滑的情况下,跟风开发大型滑雪度假村,在财政状况连年恶化的情况下,财政预算越来越激进。
最终在2007年,夕张市成为日本第一个“破产”的地方政府。
见证了这段荒唐史的煤炭历史村,中的大型摩天轮,随之被拆除,乱七八糟一划拉,卖了1000吨废铁。
尽管破产的是夕张,但有问题的,绝不只是夕张。
实际上,从93年开始,地方就已经扛不住了,开始出现结算额低于计划额的情况。
因为从93年开始,地方单独事业的财源中,地方债成了最大来源。
几年乡村大振兴下来,地方迅速形成了两种依赖:
一是对“靠修路过日子”模式的依赖直线上升,一旦停止投资,增长就会停止。
二是对借钱修路,对债务的依赖程度直线增加,1996年,地方政府债务为103万亿日元,几乎是地方政府普通税收收入(地方税、地方共享税以及中央政府无条件税收补助的总和)的两倍。
而债务利息支出的增加,又在不断消耗日益萎缩的财政收入。
前人借钱栽的树,终成压垮后人的棺材板。
就当所有问题都积聚到一起,吹弹可破之际,世界经济没给日本一丝喘息的机会,更大的来了。
4 大的来了!
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,日本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接连破产,危机迅速向全社会扩散。
在这个节骨眼上,爱搞急刹车的日本,又一次猛踩下了刹车。
在多年的财政放纵后,忽然天降猛男,开始实施财政重建。
而且经济最苦的那几年,恰恰是日本首相走马灯最频繁的几年,没等民众混个脸熟,首相一作一鞠躬一道歉就跑了,政策持续性可想而知。
从这个角度看,日本的就业冰河八成都是人祸,金融危机叠加财政大刹车,经济一片哀嚎中,猛男甚至还上调了消费税,直接让本就瑟瑟发抖的民众节衣缩食,日本正式开始长达十五年的通货紧缩。
1998年,日本自杀数增加35%,首次突破3万人。
职位空缺率从7打头,来到了5打头,这意味着,即使所有岗位都招满,也会有一半的人失业!
东京很惨,但地方,只会更惨。
随着地价下跌和城市高层公寓的放开,大都市的优势再次凸显,东京不但还是那个收入高、机会多的东京,而且变成了居住成本更加“友好”的东京,继续展开对全国人口的虹吸。
乡村至死都没想明白,不是说好了要一起“振兴乡村”吗?咋你东京偷摸就吸引上人才了?
振兴了一圈下来,除了多些日渐荒芜的博物馆、滑雪场,乡村,还是那个乡村。
短短5年过后,曾经回流建设家乡的年轻人,集体回逃大城市,一切似乎都没变,只是通往东京的道路通畅了很多,政府烧钱垒起的宽敞大道上,几乎没有车。
但至少振兴乡村的效果终于得以体现:
年轻人涌向大城市,更方便了!
而此时,远方的大善人早已停止了对日本的施压,显然快把自己玩死的日本,已经交出了令他满意的答卷,大善人唯一要考虑的,是怎么憋住不笑出声。
自那之后的很多年里,政府只字不再提乡村振兴,而是借(地方债务危)机搞了一波乡村大合并:
家乡越来越少,家乡需要的人越来越少。
尤其是被并掉和边缘化的市町村,从此陷入人口流出+自然人口减少,税源减少、机会减少,人口进一步流出的鬼城螺旋。
至于当初也信了的那批年轻人,也几乎不再被提起,没有谁需要,为他们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。
直到2014年,日本又开始要振兴乡村了,当年天真的石破,如今已是首任地方创生大臣。
后来成为首相的他,更是广推地方创生2.0,区别在于,人们真的已经被“地方智慧”骗怕了。
政府要给300万更是吓人,这么好的事,为啥还贴钱?
没人知道,这一回又是什么把戏,但上一轮的震撼还历历在目:
不是种下梧桐树就能引来凤凰,不是所有工程都能带动复苏,不是所有政策都可以持续,不是谁的家乡都能够振兴……
只有东京,永远是东京。
参考资料
1. 地域の経済2020-2021 内阁府
2. 地域の経済2001 内阁府
3. 地域の経済 2011
4. 「平成の合併」について 総 務 省
5. 国土交通白書 2020
6. まち?ひと?しごと創生長期ビジョン(案) 内閣官房まち?ひと?しごと創生本部事務局
7. 地方創生に関する現状について 内閣官房まち?ひと?しごと創生本部事務局
8. 人口減少問題と地方の課題 増田寬也
9. 「バブル/デフレ期の日本経済と経済政策」内阁府
10. 1億円の“バラマキ”が「村営キャバレー」、「謎のモニュメント」に?! “ふるさと創生”を教訓に石破茂氏はこう考える デイリー新潮編集部
11. 1990年代の公共投資と財政 山田 明
12. 1990年代前半における地方債急増の構造(上) 梅原英治
13. 第二百十四届国会石破内阁总理大臣所信表明演说
14. スキー場廃止実態に関する基礎的研究 土屋 良泰?大沢 昌玄?岸井 隆幸?三友 奈々
15. 過疎地域における人口還流の可能性 吉岡雅光
16. 建設経済レポート RICE
17. 日本の観光政策の変遷と展望 新 井 直 樹
18. 選択する未来 内阁府
19. 「生活大国 5 か年計画―地球社会との共存をめざして―」について 平成 4 年 6 月 30 日 閣 議 決 定
20. Japan’s Lost Decade: Lessons for Other Economie Naoyuki Yoshino and Farhad Taghizadeh-Hesary
21. Local Government Spending: Solving the Mystery of Japanese Fiscal Packages Hiroko Ishii and Erika Wada
22. “失去的二十年”,日本政策失败怪圈 刘郁
23. 全球化與日本經濟衰退之政治經濟分析:從財政赤字及公共工程建設的角度觀察 蔡增家
24. 日美贸易摩擦经验与教训再审视 田正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