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一中重点班的42个尖子生,原本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满心期待着能在心仪的专业领域大展拳脚,然而,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——他们全被调剂去了殡葬和水产专业。
家长群瞬间炸开了锅。家长们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,一方面,孩子考上名校,这本是值得骄傲的事情,可另一方面,孩子要去学遗体防腐、与水产打交道,这与他们原本的设想相差甚远。名校的光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,显得那么苍白无力。家长们不禁开始担忧,孩子的未来真的会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光明吗?
这42位尖子生当初在填报志愿时,勾选了服从调剂,本以为这是一种保险策略,却没想到被集体打包进了殡葬和水产专业。当得知这个消息时,一些学生当场就萌生了复读的念头。
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四年青春要在鱼缸和冰柜的陪伴下度过,这与他们当初想敲代码、做AI的梦想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然而,老师的一句话却让他们陷入了沉思:“殡葬实习月薪1.5万,水产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小龙虾老板抢光。”
从经济角度来看,这样的待遇确实很诱人。但其中的落差,只有当事人才能真切体会。“专业选择不仅仅关乎经济回报,更关乎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感。”对这些一心向往科技领域的学生来说,每天对着鱼缸和冰柜,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煎熬。他们的青春本应在代码的世界里激情燃烧,在人工智能的前沿阵地探索未知,而如今却要面对与梦想背道而驰的现实。
高校之所以把冷热专业捆在一起卖,背后有着自己的考量。“高校这样做,很大程度上是怕没人报冷门专业,导致经费断流。”冷门专业往往招生困难,而高校的发展又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。为了保证冷门专业的生存和发展,高校不得不采取这种捆绑销售的方式。
然而,这种做法却让考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,往往只看到了名校的光环,盲目追求名校,却忽略了专业的匹配度,忘了赌输的可能是四年的青春。
更惨的是那些热门赛道。近年来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专业成为了考生们竞相追逐的对象,分数线年年飙升。一旦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出现失误,一滑档就直接掉到了所谓的“天坑”专业。新闻专业也是如此,高校疯狂扩招,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。然而,媒体行业却在不断裁员,很多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还在上课,就已经面临着失业的危机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曾经的冷门专业却在悄悄逆袭。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,全国每年去世人口达一千万,而殡葬行业的人才缺口高达1.2万,可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不到一千。远洋渔船、小龙虾企业更是开出了年薪20万的高薪,还包吃住,来招聘水产生专业的人才。这一现象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,也提醒着考生和家长,在填报志愿时不能只盯着分数和热门专业。
著名职业规划师张老师建议:“填志愿时,不能只看分数,首先要考虑自己能不能每天和鱼、和逝者打交道,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。只有对所学专业有兴趣,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热情和动力。”同时,还要关注市场需求和行业的前景。兴趣、市场、钱景,这三个因素都能对上,才算是一场成功的志愿填报。
在这场高考志愿填报的战役中,考生们不能再盲目跟风,家长们也不能只看重名校的虚名。我们应该从郑州一中这42位尖子生的经历中吸取教训,理性看待专业选择,让每一个考生都能在合适的专业领域绽放自己的光芒,而不是让四年的青春在无奈和遗憾中悄然流逝。毕竟,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,而专业选择则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职业走向和人生轨迹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